首页 > 风水 > 风水文化 > 民国风水故事

民国风水故事

来源:生辰八字算命网   2021-06-23  

  民国就是中华民国也称之为中华民国,其实那就是台湾,是在1912年成立的民主共和国,而风水在面对至今科学发达的年代还是没有受到毁灭,风水不仅在中国大陆里有人信仰甚至在台湾、香港、澳门的地方更能看见风水之术的流行现在就来看下民国风水故事吧!

民国风水故事

民国风水故事

  民国首富王永庆的风水故事

      1957年秋,台北新店市的王水源见儿子们的事业连遭挫折,尤其是二儿子王永庆的企业已然濒临倒闭,于是想通过改变风水来改变儿子们的命运。 他找到风水师曾子南,曾子南就给他在台北观音山点了一处叫做“金狮坐北斗”的风水宝地。那里是基隆河、淡水河、芦洲河、五股河与观音山河这五条河流汇聚的地方,风水术叫做“五鬼运财”,主大发横财的。 当时,曾子南给王水源写下了保证书,保证他王家祖坟迁葬于此地后,不仅家泰人安,而且大发富贵,先富后贵,二儿子先发,其财富会超过清朝的台湾首富林本源。结果,几年后,二儿子王永庆就发如猛虎,又十余年后,王永庆就成了台湾首富和世界塑胶大王,至今强盛不衰,闻名世界,财富早已经超过了林本源。 这位曾子南先生此后还分别为顾祝同、陈立夫等国民党要人看过风水,并都写下过保证书,事后也都得到了应验。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,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是改变风水。

  记录民国一个风水大师的璀璨人生

      道光七年,皖南最偏僻的靠山村张灯结彩,鞭炮齐鸣。村西残破的茅屋内一个面容憔悴,年纪在五十岁左右的老人躺在床上,他叫朱破头,是一名地师,俗称地先生。五岁学道,二十岁行走江湖,三十年来,寻龙点穴,除魔卫道,一生算无遗策,被当地百姓成为活神仙。

      可惜的是,本可以成为万人敬仰的一代宗师,却被怪异体质所累,那就是三天不做坏事,不破坏风水就头流脓、脚生疮,浑身难受。为此,朱破头走南闯北,入深山、闯都市,竭尽所能破坏天下风水,结果成为业内人士十分忌惮的妖道。

      “一凡,我一生作恶多端,惹得天怒人怨,怕是死后都难逃过这次大劫。”说到这里老人低头看了一眼跪在面前无悲无喜的儿子,轻叹一声:“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,你不会道术,我死后七日你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吧。”

      说这话时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担忧之色,早在一个月前,他夜观星相算准自己会有一劫。作为地师,最拿手的就是风水、命理,而风水命理就是教人如何避凶化吉,但他依旧心中没底。

  “这是在交代后事了吗?”年轻人僵着脖子,冷冷的望着躺在床上的老人,嘴角露出不屑的表情。

  老人暗叹一声,这个儿子从小就桀骜不驯,事事都和他唱反调。

  “我死后你要准备两副棺材,一副铜棺,一副铁棺,将我的衣服穿好,再将尸体放入铁棺之中,铜棺放在下面,铁棺放在上边,葬入黑龙潭,不立坟头,不刻碑。然后再用十二生肖的血撒在黑龙潭周围……切记!切记!”看着有些忤逆的儿子,老人也懒得去计较,慢慢的交代着每一个细节。

  “十二生肖中有龙,莫非用四辰人的血代替?”年轻人问了一句。

  虽然他没有继承朱破头的道术,但从小耳闻目睹也知道龙在十二地支中属辰,可以找一个辰年辰月辰日辰时出生的人,用他的血可以代替龙血。

  老人点点头,又交代了一些事宜,等年轻人全部记下后,这才咽气了。

  老人死后,朱一凡按照老人的意思准备了两副棺椁,一铜、一铁。事事和老人唱反调的朱一凡,本想将老人衣服脱光,放入铜棺中,然后将铜棺放在下面葬入黑龙潭。但他整理老人的衣物时,却意外的发现老人紧紧握在手中的八卦。

  看到这枚八卦时,朱一凡黯然神伤,为了给自己续命朱破头宁愿牺牲福源,尝试机会非常渺茫的七星续命术,在失败后又使用被列为禁术的借命术,连杀十三位至阴命格之人,最后才成功凝聚魂魄,延寿十年。

  "爹,儿子和您作对了一辈子,这次就听你吧。”朱一凡轻叹一声。

  出殡的这一天,朱一凡按照老人的嘱咐,将崭新的道袍给老人穿好,再将尸体放入铁棺之中,最后将铜棺放在下面,将装有尸体的铁棺放在上边,并在潭边撒上十二生肖的血迹。

  做完这一切朱一凡正准备回家,不曾想一个奇怪的事情发生了。本是艳阳高照的天空,突然间狂风大作,雷声轰鸣,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天空乌云密布,还没等朱一凡躲到旁边的土地庙中,豆大的雨滴哗哗的落了下来。

   雨下的很大,雷声也很大,闪电穿过雨幕不停的轰在靠山村的上空,朱一凡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。

  春天的暴雨一般时间都很短,但这次足足下了将近两个小时还没停,雷声一直在响,闪电依旧盘旋在靠山村的上空,好似在寻找什么一样。朱一凡惊呆了,帮忙抬重(重是方言棺材的意思)的几个人吓的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。

   对于靠山村这个相对落后,而且相信迷信的地方,神鬼传说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。因此看到一直盘旋在靠山村上空的雷电,他们第一个念头就是靠山村有人做尽坏事,或者是山里有蛇成妖,老天降下雷霆之怒。

   蛇成妖渡劫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事情,但在靠山村却真实的发生过。乾隆年间,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,天空突然间乌云密布,雷声轰鸣,一道闪电劈在了一个长年不干涸的大水库中,等到第二天村民们发现一条有箩筐粗浑身金色的大蛇,被劈成两半漂浮在水面上,有好事的者将蛇拖到岸边,发现蛇的脑袋上有两只很短的角。

   “这事不会跟爹有关吧?”看着迟迟不肯降下来的闪电,朱一凡皱起了眉头,喃喃的说了一句。

  谁知他的话刚落下,天空中银蛇般的雷电逐渐的凝聚在一起,转眼间形成一只银白色的大手,穿过云层、雨幕,直接落在黑龙潭中,一抓、一抛,在最上边那只装有尸体的铁棺被抛在天空。一道水桶粗的闪电过去,棺椁碎裂,一条全身黄色的五爪龙出现在天空,说龙其实也不像,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只有龙身,头却是人头。

  黄龙一现,天空中又一条水桶粗的雷电狠狠的劈在它的身上,顿时皮卡肉绽,黄龙本想借助云雨腾空而起,却不曾想化为半龙的它无法呼风唤雨,结果第二道雷霆就将它打落在黑龙潭下面的一个池塘内。

  黄龙落地之前,眼神悲戚的望了朱一凡一眼,似乎并不太相信是这个结局。

  这条黄龙是地师朱破头所化,一声算无遗策的他,在一个月前早就算准有此一劫,为了应付这场天谴,朱破头作了万全之策,两座棺材,一铁、一铜,这叫瞒天过海,十二生肖之血是阳间最具有灵性的血液,借助它们的阳气可以拖延天劫寻找目标的时间,撑过一个时辰就可以吸收黑龙潭的龙气,而最上面的那个空铁棺刚好可以吸引第一道天劫,挺过第二道天劫就可以化身为龙腾空而去。

   千算万算朱破头也没有算到,一向和他反着来的儿子朱一凡,这一次居然真的按照他吩咐做了。本来他是这样想这样想的,让朱一凡将他全身衣服脱光,然后放入铜棺,再将空的铁棺放在上面,最后在潭边撒上十二生肖的血。

  但朱一凡从小就非常叛逆,朱破头说话他基本上不听,而且还喜欢反着来,因此朱破头才将所有的故意说反,没曾想和他作对一辈子的儿子,这一次居然出奇的听话,结果却因此丧命。

   “爹……”叛逆了一辈子的朱一凡,看着朱破头化身的黄龙被劈进下面的池塘,泪水第一次涌了出来。

  说来也是奇怪,当朱破头化身的那条黄龙被劈死后,雨立即停了下来,一阵狂风过后,天空中乌云消失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万里无云,艳阳高照。

  “你们看那条黄龙消失了。”从土地庙中走出来的一个村民,脸色煞白,浑身瑟瑟发抖,指着池塘几乎是哭喊着尖叫了起来。

  听到动静的村民们,一个个探出脑袋看了池塘一眼,吓的赶紧跪在地上,连连磕头祈祷。

  龙一直是国人膜拜的图腾,古代帝王一直以真龙天子自居,但谁也不知道龙长的什么样子,唯一的印象就是书籍和年画中的图案。真的见到龙,他们不是兴奋,而是害怕,一条腾空而起的龙,就这样死在雷电之下,任谁都会胆战心惊。

   朱一凡也不例外,按压住内心的惊恐,慢慢的走到池塘边,一个诡异的现象出现在眼前。本是清澈见底的池塘居然变的浑浊不堪,连同池塘里的水都有些泛黄色,唯一清晰可见的就是池塘中央一条淡淡的龙影,龙尸却不见了。

  闻讯赶来的村民在池塘边摆放了祭祀用的香烛和贡品,再由许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渔网下池塘,捞了整整一个下午,不要说没有捞到龙尸,就连一条鱼都没有捞到,仿佛整个池塘的鱼消失了一般。

  正好这一幕被一个过路的地师看到了,地师轻叹一声,从袋子中掏出一个八卦,依依不舍的看了一眼,最后一咬牙扔在池塘中,再用一百零八个铜钱制成的宝剑紧紧的钉住龙影,最后吩咐村民将池塘注满水,并为这个池塘从新起名黄塘。

   村民问其原由,地师表情严肃,留下一句偈语:八卦锁地气,宝剑镇龙影,黄龙欲飞天,改名为黄塘。

  村民追问是什么意思,地师摇头不语,飘然而去。

  从此每到下雨,黄塘就会出现一条淡淡的龙影。

  民国风水故事传奇之《蛇蛙相斗》

    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中山翠亨,五桂山脉蜿蜒曲折而来,龙气升腾,虽没有五岳的贵耀尊严,中原大地的雄伟辽阔,长江、黄河的奔流不息,但这里背负大山,经过一片纵深不大、发育成熟的内陆架,完成山地、丘陵、河溪上层次分明、团聚回环的的合理布局后,直面浩淼无际的太平洋。背山面海的地势,使翠亨得以开眼看世界,领风气之先,这是中国内陆其它地方所不具备的。独特的山水环境和民族振兴重任,铸就了孙中山划时代的、大功于中华民族的非凡人生,决定了从这里走出的伟人虽历尽艰辛,成功道路上迂回曲折,但前程远大,一片光明,个人的命运也像东归大海一样引领潮流,预后吉利,流芳百世。生长在中原,眼界开阔,曾蜗居蛰伏安阳洹水边和项城老家的一代枭雄袁世凯,官场上左右逢源,收放自如,一人独力把偌大的一个清廷玩弄于股掌之中,如同一只巨蛙可以任意在八塘中掀起滔天浊浪。但一个是民主共和的旗手,一个是走向复辟,开历史倒车,登上帝位的历史罪人,两人的境界和作为有着天渊之别。

      见证过孙中山不得已将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,袁世凯其后称帝那段历史的个别人,曾有过“广东地皮浅薄,出不了皇帝”的感慨。这种近似于荒谬的看法,其实又有着风水上的某些依据,体现了宿命论的观点。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,“胜者为王,败者为寇”的思想在民众中根深蒂固,普通老百姓还不习惯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,衡量是非,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,有的只是对“南蛮之地”的信心不足和对中原渊远流长历史的敬畏。

      从翠亨村罕见的旗鼓大阵中走出来的旗手孙中山,他的思想光芒四射,号召力无人能及,是海内外人民共同景仰的领袖。但这种领袖地位,更多的来自于孙中山伟大的思想品格而表现在精神方面。从风水的意义上看,正是因为中山翠亨缺乏山水的厚重,不具备帝王之地的风水,从而决定了孙中山备受挫折虽三次建立政权而无法一统天下的命运。在灾难深重的中国,孙中山艰难跋涉,有时显得英雄气短。他手里没有钱,以致于一生为钱奔波;他手里没有军队,很多时候只能委曲求全,看军阀的脸色行事,陈炯明的叛变几乎使他的事业中途夭折;他聪明睿智,目光如炬,满腹建国韬略,但没有官场的历练,无治国的实际能力和经验,没有为官者的丰富人脉。他的追随者不是靠恩威并施,而是靠理想走到一起来的。松散的结构,临时的组合,不可能有坚强的约束力。在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中,我们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。比如,他倡导民主,反对独裁,将“三民主义”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,但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后,又迫使他不得不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,要求他的同志加强纪律,统一步调和行动。在他的追随者中,有矢志不渝的忠实助手宋庆龄,也有曾因观念、政见分歧而一度分手的黄兴。

      比起孙中山,从中原大地八塘边上走出来的那只巨蛙,就深扎湖塘深处,显得脚踏实地多了,他可以身披草蓑垂钓于河边,雄踞一方湖洼,善于潜伏伪装,又能奋身而出逐鹿中原,一跃成为中原霸主。在官场、清廷浸润了这么多年,袁世凯的应变能力可谓登峰造极,对进退时机的选择、对局势的把握拿捏得炉火纯青。没有孙中山百折不挠的奔走呼号,艰苦奋斗,就没有后来辛亥革命的成功。同样,没有一代枭雄袁世凯官场上的因势利导,高超运作,清王朝的彻底垮台,封建统治在中国的结束则可能还要假以时日。对于满清政府,可怕的不仅仅是号召力巨大的孙中山,最头疼、最直接的威胁可能还要加上手握兵权、掌控实力的袁世凯。 

      客观地说,袁世凯能力超群,根基深厚,实力非凡,国内一时无人可与之争锋。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,与他的能力和原有的功绩无关。其根本原因在于开历史倒车不得人心,注定要失败。与孙中山为了国家、民族大业主动让出大总统位的义举比起来,一心图谋个人权位的袁世凯就只能是“窃国大盗”而不可能是其他。“天下为己”的袁世凯与孙中山的“天下为公”同时立于华夏大地上,袁世凯就如同跳梁小丑一样成为历史上的匆匆过客,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,袁的渺小和道德上的不合格只能反衬出孙中山的无比高大。

      蛙有天敌,蛇就是其一。有趣的是,孙中山祖父墓前的朱雀争珠,实际上就是二龙抢珠。龙、蛇相通,珠、蛙同类。福荫孙中山的祖坟,前面两蛇抢蛙。常憋一口气、内功了得、善于蛰伏待机的袁世凯这只巨蛙,迟早会因为他的贪婪短视处于群龙(蛇)争食之中。由中山翠亨旗鼓龙穴发越的孙中山,把大总统职位让给了袁世凯,之后再经历“二次革命”的短暂失败后,他并没有气馁,没把中原的这只一时张狂之蛙太放在眼里。相反,孙中山以无比坚定的信念,以五桂山伟大旗手的深邃洞察力默察时势,等待时机,静静地、耐心地观看着鹬蚌(蛇蛙)相争的情况,从没放弃过抗争。袁世凯称帝后,孙中山坐镇上海,发表《讨袁宣言》,成为全国的反袁舆论中心。他努力号召人民,联合各方面的力量,随时准备东山再起,开始新的辉煌。

      复辟帝制,使袁世凯身败名裂。对袁世凯本人来说,称帝是他人生的“滑铁卢”,一下子由推翻帝制、覆灭清廷的大功臣变成了窃取国之神器的民族罪人。从表面上看,实有“帝王”之位的袁世凯,由于对“帝王”一词的理解没有与时俱进,为了要一个“皇帝”的头衔而葬送了自己的“帝王”前程,令许多人为之惋惜,甚至鸣冤叫屈,其实大可不必。又有谁能知道,袁世凯要的不是蛙踞八塘的人中之龙的霸气,哪管它死后滔天的污浊,绝不做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?因尿毒症死于举国声讨中的袁世凯,宛如巨蛙沉尸湖塘的不祥结局一样,满池的脏水又怎能洗刷干净他身上的污点,只会越描越黑。

      经历了帝制的反复,人民更加怀念“天下为公”,无私为国的孙中山,对孙中山的追随者充满了信任。于是,崇拜英雄的国人把充满希望的目光投到了***的身上。

  推荐阅读:

  历代风水故事汇集

  民间风水故事大全

下一篇:农村堂屋风水

生成八字算命网所有分析的资料,仅供网友参考,不负法律责任!

梅州市华宇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20-2021 粤ICP备18001315号 网站地图

热爱伟大祖国 维护民族团结 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